檢測你的腦年齡:超前部署,預防失智從現在開始!

Dementia 失智症

8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你擔心自己的未來嗎?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即有1人是超過65歲的長者。而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就有1位失智症患者,8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症。許多知名人物如侯孝賢導演、好萊塢影星羅賓·威廉斯和布魯斯·威利也相繼罹患失智症。

面對高齡的未來,你是否關心自己失智的風險?你知道自己的腦齡是否符合實際年齡嗎?

研究顯示,失智症其實是可以預防的!關鍵在於及早開始大腦保養本文將與你分享失智症預防方法,以及失智症早期篩檢工具—居家CogMate™腦齡評估,幫助你提早了解大腦健康狀態,為自己預約一個不失智的未來。

📖 文章目錄

趨吉避凶預防失智症:趨吉五大招

既然我們知道失智症其實是可以預防的,關鍵就在於 懂得「趨吉避凶」—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大腦的保護因子,同時減少可能傷害大腦的危險因子。越早養成這些好習慣,對預防失智的效果就越明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五大有效預防失智的趨吉生活招式!

1. 趨吉第一招:多動腦

美國著名的「修女研究」發現,即使大腦已經出現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也不代表每個人都會出現失智症狀。研究中,寫作能力較佳、詞彙使用較複雜的修女,即便死後解剖發現腦部有失智的變化,生前卻沒有明顯的認知障礙。研究認為,這與她們從年輕時就投入教育工作,以及長期持續的認知活動有關—這些活動幫助她們累積了更多的 認知儲備,像是為大腦存下了預防失智的「本金」。

所以,不管你現在幾歲,保持持續學習的心態都非常重要。如果你最近對學習新事物感到抗拒,例如不想學習手機新功能、電子支付操作等,這可能是一個小警訊,提醒你該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型態,並多給大腦一些刺激。

2. 趨吉第二招:多運動

運動不只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對大腦更有直接好處—它能刺激大腦分泌 神經營養因子(BDNF),預防海馬迴萎縮,維持認知功能。如果你還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也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從每天一點點的小改變開始就好,例如:

✅ 捷運提早一站下車走路
✅ 飯後散步 10–30 分鐘
✅ 每天比平常多走一點路

從完全不動到每天有規律的輕運動,每一點小改變都能增進腦部血流、幫助預防腦部退化。記住:運動,永不嫌少,也永不嫌晚

3. 趨吉第三招:地中海飲食

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可以降低得失智症的風險,地中海飲食含有多種抗氧化及抗發炎食物,可以延緩神經退化,也可以降低失智症危險的因子—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發生率,它的飲食特色為大量新鮮蔬果全穀類、適當乳製品、大量橄欖油、適量紅酒、少紅肉多白肉、少吃加工食品等。

4. 趨吉第四招:多社會參與

前面的文章有提到,長期且持續地進行認知活動,可以有效為我們提升認知儲備、預防失智。因此,千萬別被「退休」這兩個字誤導,退休,應該要「退而不休」,告別職場後,多采多姿的自在人生才正要開始!找一個喜歡的方式持續參與社會吧!不少退休人士選擇投入志工的服務,或考取導遊證照,不管甚麼選擇都很好!持續參與社會就能提高自我價值感,也會認識許多新朋友,更可能開創新的學習機會。台灣目前有許多領域的單位在招募志工,台北市志工管理平台可以查詢到台北市各類徵求志工的單位,想要在其他縣市當志工也可以用關鍵字「XX市志願服務」去搜尋。

5. 趨吉第五招:維持健康體重

心血管越健康,老年後得失智症機率越低!所以肥胖對身體健康影響重大。要避免心血管疾病,不能老了才開始,要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認真照顧自己,養好心血管。如果你已經中年了也沒有關係,無論年紀和現在的健康狀態,今天就動起來吧,改變,永遠不嫌晚!

6. 趨吉第六招:保護聽力

聽力不好容易導致生活退縮、影響社交,研究也證實與失智症風險相關。乍聽之下,保護聽力似乎很簡單,但在現代都市環境中,要真正做到卻不容易。環境充斥著各種噪音,加上使用耳機聽音樂時,很多人忍不住愈開愈大聲,這些不良習慣正逐漸提高年輕人聽力損失的發生率。

對於 iPhone 使用者,可以透過設定降低聽損風險:

「設定」>「聲音與觸覺回饋」>「耳機安全性」,將 降低高音量功能 開啟,並建議音量最高控制在 80 分貝。另外,建議一週內聆聽超過 80 分貝的聲音不超過 40 小時,90 分貝不超過 4 小時。

然而,一旦聽力退化,多半是不可逆的神經退化。這時候,除了日常保護耳朵,及早安裝助聽器、配合專業評估,才是讓聽損者能正常溝通、維持社交生活的關鍵。建議若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聽力下降、經常聽不清楚對話,就盡快就醫並尋求助聽器介入,避免生活品質受影響。

中華民國社區重聽福利協會是協助聽損者重新融入社會的單位,需要的話可以聯繫他們,獲得專業協助與資源。

趨吉避凶預防失智症:避凶五大招

1. 避凶第一招:遠離憂鬱

長期處在負面情緒或憂鬱狀態,會對認知功能產生不良影響,也被認為與失智症風險增加相關。若能 及早接受治療與介入,可降低失智風險。不過,有些長輩在失智症前期可能會出現類似憂鬱的情緒低落症狀,即便憂鬱症經治療改善,認知功能仍可能持續退化。這時建議及早到神經內科進行專業評估,以掌握大腦健康狀態。

2. 避凶第二招:不抽煙

吸菸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如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之外,也會間接提高老年後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因此戒菸是維護大腦健康的重要一步。

3. 避凶第三招:預防三高

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被統稱為“三高”,是影響心腦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也與失智症風險密切相關。透過 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醫師指導下的藥物管理,能有效降低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4. 避凶第四招:避免頭部外傷

研究顯示,頭部外傷會導致失智率大增。容易受到頭部創傷的拳擊手和職業美式足球運動員已被證實都有較高的風險罹患失智。昔日拳王阿里後來也得了失智症,同樣被歸咎於他在打拳時頭部反覆受創。因此,平時做好頭部保護措施,如騎機車戴安全帽、避免從事會讓頭部受創的活動,很重要。

失智症早期檢測工具:居家CogMate™腦齡評估

當我們談論失智症預防時,很多人只關注身體健康指標,例如血糖、血壓或體重,卻很少留意腦部健康與腦年齡。其實,除了日常生活預防,了解自己的腦部狀況,並依此調整生活習慣或接受預防性介入,也是預防失智的重要一環。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早期預測失智症風險,或發現失智症前的輕微認知退化。來自日本的 CogMate™腦年齡評估 就是一個方便、居家即可操作的工具。使用者只需透過手機,即可完成約 15 分鐘的評估,無須下載 APP。完成後還會產生個人報告,清楚呈現你與同齡族群的比較結果,方便對照並調整生活型態。該工具已獲得臨床實證,並被多所醫療單位與政府機構採用。

我過去在 失智症預防講座與工作坊中,帶領不少民眾與學員實際使用過這個腦力檢測工具,大家普遍反映非常好上手、快速且具有實用性。尤其對 40 歲以上的成人,透過這個簡單的評估,就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腦部健康狀況,並提高對生活型態調整的意識。我非常推薦大家嘗試這個工具,作為了解與關注自己大腦健康的第一步。

雖然 CogMate™腦年齡評估 並非正式診斷工具,遇到異常結果或健康疑問時,仍建議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它的價值在於提供一個快速、經濟且可居家操作的腦部健康檢測方式,幫助我們及早發現問題、提高健康意識,並透過生活型態與認知活動的介入,降低未來失智風險,減少對自己與家庭的負擔。 

CogMate™腦年齡評估


CogMate™腦年齡評估


在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約有18.8%出現輕度認知障礙(MCI),而這些患者每年約有10-15%的機會發展成失智症。然而,許多家庭在親人出現認知變化的初期,往往未能及時察覺或採取行動,錯失了最佳干預時機。

這也是我們推動腦力檢測的目的—透過早期識別輕度認知障礙,讓受測者及家屬能及早了解大腦健康狀況,並採取生活型態調整、運動訓練與認知促進活動等干預措施。研究顯示,這些早期介入方法可以有效延緩病情進展,降低轉變為失智症的風險,也減少未來對個人與家庭的負擔。

結語:及早介入,掌握大腦健康未來

科學家指出:「我們的大腦終其一生都在改變,它會依照我們使用它的方式去改變。」這意味著,只要及早介入,我們就能 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並有效預防病情惡化。事實上,許多早期的輕度認知障礙個案其實潛藏在社區中,常常不被家屬或本人察覺。這也是為什麼 認識失智症早期變化、了解如何辨別風險 非常重要。透過生活型態調整、運動、認知訓練等干預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延緩病情進展,減少對個人與家庭的影響。

更令人期待的是,現代醫療已有一些研究與藥物能針對腦內累積的 β-澱粉樣蛋白進行干預,為預防與治療失智症帶來新希望(我會在後續文章中分享更多最新醫療資訊)。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 提升對大腦健康的意識,了解失智症的早期訊號,並認識我們其實可以做很多實際行動,為自己與家人的大腦打造出一套健康升級計畫,朝向 不失智的未來邁進。


▶ 延伸閱讀:
▶ 想看更多相關文章,歡迎造訪 健康新知 植物療癒 專區
▶ 關注Serena歡迎追蹤IG (請私訊跟我說一聲你是從部落格來的喔,我會很開心收到你的訊息)
▶ 預約健康講座、合作洽談歡迎填寫表單  


若您有任何健康上的疑慮或不適症狀,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療意見或諮詢合格醫療人員,本文不構成醫療建議,相關說明請見免責聲明本文歡迎社群分享,如需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繫,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與原文連結。Serena The Health Coach保留著作權 Copyright © 2024 Serena The Health Coach
Serena The Health Coach

✢ 美國ACE認證健康指導教練、公共衛生碩士、健康講師 ✢熱衷傳遞健康知識,進而幫助大家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