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憂鬱、焦慮?你可能需要認識「吡咯代謝異常 Pyrrole Disorder」

憂鬱 焦慮

你是否經常覺得情緒沉重、壓力很大、焦慮不安、容易煩躁或失眠?多數人第一個會想到的原因,通常是「心理壓力太大」、「生活太混亂」、「是不是該去看心理師」。但其實除了心理層面之外,身體的代謝與營養狀態,也可能悄悄影響著你的情緒。

在這些不太被注意的身體因素中,有一個很少人在台灣討論、但在功能醫學與部分精神科領域逐漸受到關注的議題:吡咯(Pyrrole)與情緒之間的關聯研究者發現,吡咯代謝異常的人,常同時出現情緒波動、焦慮、壓力耐受度降低、睡眠問題等現象。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聊聊吡咯代謝異和情緒的相關性,以及你可以怎麼做,進而改善情緒。

📖 文章目錄

什麼是吡咯症/吡咯代謝異常 Pyrrole Disorder?

「吡咯 Pyrrole」是血紅素(heme)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類副產物,也被稱為 HPL(Hydroxyhemopyrrolin-2-one)或 Mauve Factor。另一方面,情緒壓力大、慢性壓力、氧化壓力、肝腎功能異常、腸道異常(腸漏症)也可能促成吡咯物質上升。研究者發現:在某些人群的尿液中, HPL 濃度偏高,且這些人常常有情緒波動、焦慮、壓力耐受低、營養缺乏的特徵。

吡咯物質在代謝過程中,可能會與 鋅 與 維生素 B6 結合,並隨尿液排出體外,進而造成這兩種營養素在體內的濃度下降。而鋅與維生素 B6 在神經傳導物質合成、情緒調節、抗氧化以及免疫功能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一些整合功能醫學或部分精神科醫師提出假說,認為在身體清除吡咯的過程中,可能消耗特定微量營養素,進而影響神經與情緒功能。基於這個觀察,他們有時會建議在安全劑量範圍內,補充鋅或維生素 B6,作為輔助照顧情緒與神經健康。不過,目前為止 Pyrrole Disorder 在主流精神醫學仍非正式診斷,因此這一觀點仍屬於理論與臨床觀察階段。即便如此,適量補充鋅與維生素 B6 作為輔助、配合健康飲食與生活方式,仍是一個低風險、值得嘗試的自我照顧策略。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吡咯代謝異常?檢驗方式?

如果你想更確認自己是否可能有吡咯代謝異常,最直接的方式是做尿液中的 HPL(hydroxy‑hemopyrrolin‑2‑one)檢測。這項檢查目前主要由功能醫學、整合醫學診所或少部分精神科醫療單位提供,一般不屬於健保常規項目,檢測通常需要尿液樣本。有時,醫師會搭配檢驗其他項目,搭配更全面的腸道、壓力、發炎指標一起評估,更全面了解你的整體營養素狀態。

以下推薦幾位可能有做吡咯代謝的功能醫學醫師和精神科醫師(沒有商業合作關係),當然大家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地區和喜好去用關鍵字搜尋。

吡咯代謝異常的鋅與維生素 B6 補充建議(即使沒有做檢測也可以)

根據 2017-2020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 13 歲以上的國人鋅攝取普遍不足,平均約只有建議量的 70-90%。所以,如果你沒有做檢測,但希望用更簡單的方式調整身體狀態,其實可以在安全劑量範圍內補充  與維生素 B6。這兩種營養素對情緒、壓力調節、神經傳導物質生成本就很重要,只要不過量,一般來說相當安全。

現代人飲食不均、吃外食、壓力大者、慢性炎症是常態,鋅與 B6 這兩個基本營養素消耗得快,許多人本來就容易偏低,所以不做檢測,其實也可以補。不過,如果有餘裕進行吡咯(HPL)相關檢測,確實能讓補充更精準,畢竟每個人的缺乏程度不同,有些人可能需要較高劑量、有些人則不需要。

鋅的國健署建議攝取量與安全劑量

台灣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  的攝取量 RDA為男性15 毫克,女性12 毫克,每日上限為35 毫克。如果沒有檢測報告,建議依照以上的安全建議劑量補充。不建議在沒有檢測報告依據的狀況下,長期高劑量補充鋅,以免影響銅吸收。鋅和銅在體內屬於「此消彼長」的礦物質,長期高劑量補鋅可能會讓銅吸收變差,造成兩者比例失衡。鋅與銅都對免疫力、能量代謝與大腦功能很重要,因此維持兩者的平衡,更符合身體的需要。

維生素 B6 的國健署建議攝取量與安全劑量

台灣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 維生素 B6 的攝取量 RDA 男女皆為1.5mg、50歲以上為1.6mg;上限攝取量為16歲以上每日80mg。如果沒有檢測報告,建議依照以上的安全建議劑量補充。不建議在沒有檢測報告依據的狀況下,長期高劑量補充維生素 B6,以免增加潛在周圍神經病變風險。

維生素 B6 對神經、情緒與能量代謝特別重要,但其他 B 群 成分也對身體健康有幫助,例如:B1 有助於維持身體的能量正常代謝、B2 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B12 對紅血球生成與神經健康很重要、葉酸則幫助細胞分裂與DNA合成。這些維生素互相合作,支持整體代謝與精神活力,因此補充完整的 B 群比單單補某一種維生素更全面,建議每天早上飯後補充一顆 B 群,這樣不僅方便日常落實,也能讓身體在一天開始時就獲得能量與神經支持,是簡單又有效的自我照顧方式。


結語:從多面向照顧情緒,才是長久之道

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會感到情緒困擾,而背後的影響因素其實非常多元,可能來自環境壓力、生活型態,或先天遺傳,也可能與營養缺乏有關。因此,面對情緒問題時,我們可以用更寬廣的角度去做全面性的改善,不用單純的覺得是自己的抗壓能力太差。

營養補充只要在安全劑量內,是一個相對簡單、無害的嘗試。如果你長期受到憂鬱或焦慮困擾,我建議可以先持續補充一至兩個月,觀察自己的身心狀況是否有改善,情緒是否更穩定。如果發現沒有明顯改善,或情緒困擾仍持續,仍建議尋求專科醫師的評估,必要時可搭配心理諮商或適當藥物治療,將多種方式結合,才能更全面地照顧自己的情緒健康。

▶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相關文章,歡迎造訪 快樂新知 植物療癒 專區
▶ 關注Serena歡迎追蹤IG (請私訊跟我說一聲你是從部落格來的喔,我會很開心收到你的訊息)
▶ 預約健康講座、合作洽談歡迎填寫表單  


若您有任何健康上的疑慮或不適症狀,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療意見或諮詢合格醫療人員,本文不構成醫療建議,相關說明請見免責聲明本文歡迎社群分享,如需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繫,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與原文連結。Serena The Health Coach保留著作權 Copyright © 2024 Serena The Health Coach
Serena The Health Coach

✢ 美國ACE認證健康指導教練、公共衛生碩士、健康講師 ✢熱衷傳遞健康知識,進而幫助大家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