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檢查常常是許多人期待的「年度總檢驗」,大家都希望能藉由檢查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更有方向地照顧自己。然而,許多人花了時間與金錢做健檢,卻因為一些準備不足或誤解,導致檢查結果不夠準確,甚至白忙一場。我根據多年經驗,整理出以下常見的健檢錯誤與健檢前的貼心提醒,希望能幫助大家的健檢更有效率、結果更可靠。
常見的健檢錯誤一:報到時間太晚
健檢中心通常早上8:00-10:00都可以報到,很多人覺得反正都做得到,晚一點到沒關係。但其實 建議盡量早一點報到,太晚報到會造成空腹時間過長,可能造成低血糖不適;或因等待時間過長,精神與體力下降。早到通常可以節省較多等待時間,不會被其他人卡住,整體檢查流程會順暢許多。而且,早點完成需要禁食的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等,甚至還可以先用餐,後面再慢慢配合其他檢查,這樣就可以不會餓那麼久。 記得有一次我空腹太久,餓得很不舒服,當天就先選擇抽血和做腹部超音波,接著就直接先喝水和用餐了。早點到可以調整的空間大,如果你是喜歡有彈性空間的人,早點到就對了!
常見的健檢錯誤二:空腹時間不足
健檢前通常會要求空腹 8 小時以上,並且在這段時間內避免飲食,連水也盡量不要喝,以確保血液中的數值準確不受干擾。很多人知道這點後,反而產生錯誤想法,認為「反正要空腹,就趁最後一餐大吃一頓」,殊不知這樣反而會影響血糖、血脂等檢查指標,造成數據失真,讓醫師難以正確評估健康狀況。
建議健檢前一餐不要吃得太油膩或太豐盛,正常飲食,有助於檢查結果更穩定準確,才能讓健檢真正發揮功效。
常見的健檢錯誤三:沒有避開特殊時期
某些情況下做健檢,結果可能失真,甚至無法檢查:
✅ 生理期:尿液檢查容易混入血液,造成誤判。子宮頸抹片也不適合在經期或剛結束時進行
✅ 感冒或發炎期:發燒、感染會讓血液白血球升高、發炎指數偏高,不具代表性
✅ 懷孕:某些檢查(如 X 光、部分藥物檢查)對胎兒有風險,需要避開或延期。
若剛好碰到以上情況,必須主動與健檢中心聯繫,重新安排時間。
常見的健檢錯誤四:忘記帶糞便檢體
糞便潛血檢查是 大腸癌篩檢的重要一環,但很多人健檢當天才想起來忘了留檢體。通常檢查前 1-2 天可以先採集,放在健檢中心提供的專用容器中。健檢當天務必在出門前確定需要帶的東西再出門。女性要避開生理期前後數天採檢,避免血液污染檢體,導致糞便潛血檢查假陽性。
常見的健檢錯誤五:大腸檢查前清腸不完全
基本上,如果你懶得把腸子清乾淨,醫生和護士是會非常困擾的。因為他們進去根本看不到你的腸道健不健康,只看得到你的大便,檢查等於白做。你白拉了一場,醫護人員也白忙了一場,還沒算重新安排檢查的麻煩和時間成本。
你必須看到拉出來的東西像白開水一樣清澈,連淡黃色都不行,只有這樣檢查才能順利進行。
所以,別嫌麻煩,大腸鏡前一定要認真把腸道清乾淨,遵照醫囑服用清腸劑,才能確保檢查順利,結果也更準確,這樣才是真正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常見的健檢錯誤六:健檢報告的解讀錯誤
很多人以為,做了健康檢查這件事本身就很健康,好像光是去健檢中心「報到」就代表自己很在乎健康了。其實,真正的重點不在於做檢查的當下,而是在於你做完健檢後到底做了什麼?
你有沒有認真看每一個紅字,了解它代表的意義?有沒有針對異常數值調整生活型態,像是飲食、運動、作息?甚至需要時,積極配合醫師用藥控制?還有,是否做好後續的追蹤與複檢,確保健康風險長期在你的管理底下?
不少人很積極的每年安排健檢,但是卻每年都出現一樣的結果,紅字年年存在,甚至逐年攀升。如果你做完健檢卻什麼都不做,只是把報告放一旁,那和沒做其實差不多。別再以為做了健康檢查就變健康了,真正的健康,是檢查後的行動與改變。
健檢前的其他小提醒
✅ 攜帶健保卡與身分證,方便報到與檢查結語:把健康當成你最重要的專案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健康當成一個專案來管理,就像你在工作上對重要專案的用心與規劃一樣。你必須清楚知道你的健康目標是什麼,並且制定具體的計劃來達成它。
光是想要健康,並不會讓你真的變健康;唯有追求健康,才會變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成為一個懂得管理自己健康的聰明人,主動掌握身體狀況,為自己打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