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吃太多可能有害?抗氧化劑過量可能會反效果,如何安全補充一次告訴你!

保健食品琳瑯滿目,尤其「抗氧化保健食品」近年成為保健市場的明星產品。從膠囊、粉劑到飲品,只要標榜「抗氧化、抗老化」似乎就非常有助於銷售。然而,許多人不知道,抗氧化劑並不是越多越好。研究證實,過量攝取甚至可能破壞身體原本的抗氧化平衡,造成反效果。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常見的抗氧化保養品種類、過量攝取的潛在風險正確及有效且安全的攝取方式。

什麼是抗氧化?

在新陳代謝、呼吸、運動、壓力等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會產生自由基(Free Radicals)。適量的自由基有助於細胞訊號傳遞與刺激免疫功能,但若自由基累積過多,會攻擊細胞膜、DNA 與蛋白質,造成所謂的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進而對細胞和組織造成損害

抗氧化物(Antioxidants)能中和自由基,保護細胞不受損傷。人體本身具有天然的抗氧化系統,這是一個複雜的防禦機制,用來中和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 這個系統包括酵素和非酵素的抗氧化物, 酵素型抗氧化物是人體內自行產生的,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和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而非酵素型抗氧化物則需要從食物中攝取,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E、穀胱甘肽和多酚類植化素等。 

常見的抗氧化保養品種類

以下是市面上常見的抗氧化保養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抗氧化成分常見來源主要作用
維生素 C膠囊、粉劑、發泡錠、美白飲促進膠原蛋白生成、美白淡斑、增強免疫力
維生素 E膠囊、綜合維生素保護細胞膜、滋養皮膚、延緩老化
β-胡蘿蔔素膠囊、胡蘿蔔粉、綜合蔬果粉維持視力、皮膚健康、抗自由基
多酚類(Polyphenols)葡萄籽萃取、綠茶萃取、可可多酚抗發炎、保護血管、抗老化
輔酶 Q10軟膠囊、口服液提升細胞能量、心臟保護、抗疲勞
硒(Selenium)錠劑、綜合礦物質支援免疫、保護細胞 DNA
花青素(Anthocyanins)藍莓粉、黑醋栗粉保護視力、抗發炎、強化血管彈性
穀胱甘肽(Glutathione)美白膠囊、口服液美白、解毒、肝臟保護
蝦紅素(Astaxanthin)膠囊抗紫外線傷害、眼睛保護、抗疲勞


為什麼抗氧化劑不能多多益善?

許多人會把抗氧化劑當作一種健康保險,認為多補充一些會更健康、更安全。然而,人體的抗氧化與自由基之間其實存在著微妙的平衡,過度抑制自由基是否可能干擾細胞的正常功能,目前仍缺乏充分的研究直接驗證,因此我認為在使用上或許需要保持謹慎。

過去有部分大型研究對此提出觀察結果,例如:

1996年發表於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 顯示,長期高劑量 β-胡蘿蔔素補充,吸菸者肺癌發生率比未接受補充者更高

2011 年發表於JAMA的研究 顯示,維生素 E 的補充,會顯著增加健康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這些結果並不代表所有抗氧化劑或所有人都會出現相同的影響,也無法完全解釋其背後的機制,但提醒我們,在科學證據更完整之前,或許更保守的使用方式──在需要時補充、避免長期高劑量單一成分──我認為會是較穩妥的選擇。

正確攝取抗氧化保養品的原則

先從食物取得,再用保健品補足

雖然市面上有許多抗氧化保健食品,但科學研究與營養專家的共識是最理想的抗氧化劑來源,還是從天然食物中取得。尤其是多顏色、多種類的蔬菜水果,因為不同顏色的植物色素,代表著不同類型的抗氧化成分與健康功效,每種植物顏色背後都有其獨特的植物化學物質(Phytonutrients),它們各自負責不同的健康功能。這種飲食模式,也被稱為彩虹飲食(Rainbow Diet)。

透過食物攝取營養,比較不容易一次攝取到過多的劑量,相對較安全。此外,食物中的抗氧化劑並不是單獨發揮作用,而是共同協作,唯有均衡飲食才能讓體內的抗氧化系統發揮最佳作用。

避免長期高劑量單一補充

我自己其實也有好幾種不同的抗氧化保健食品,像是維生素 C花青素輔酶 Q10維生素 E 等,但我並不會每天固定吃每一種,而是交替使用。例如今天可能補充花青素,明天換成維生素 C,有時某一天蔬果量攝取很多,也會選擇完全不吃。因為我的心臟有先天的功能異常,輔酶 Q10就天天補充,因為Q10 在心臟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助於心肌產生能量。

這樣的做法有兩個好處:

✅ 降低單一成分長期過量的風險:長期大量補充同一種抗氧化劑,可能會打破自由基與抗氧化系統的平衡。
✅ 營養來源更均衡—不同抗氧化劑在體內發揮的作用不盡相同,交替補充能讓攝取更全面。

這些年我有觀察到,許多女性會瘋買日本的美白錠,也就是高劑量的維生素 C,每天補充是建議量的10 倍甚至更多,例如一次攝取 1000–3000mg,甚至更高。這樣吃,短期雖不一定馬上出現危害,但長期高劑量補充,可能會打亂體內抗氧化與自由基的自然平衡,影響正常的細胞訊號傳遞,增加腎結石風險。

除了單方的維生素 C 錠之外,市面上很多保健食品其實都是複方配方,可能同時含有多種抗氧化成分,而維生素 C 幾乎是最常被添加的基礎成分之一。舉例來說,許多膠原蛋白粉、綜合維他命、葉黃素、甚至部分美白與免疫力補充品,都會額外添加維生素 C。如果沒有特別注意,這些產品的劑量會疊加起來,很容易讓你一天的維生素 C 攝取量遠超過建議範圍。

因此,在使用任何抗氧化保養品或保健食品前,務必要清楚自己在吃什麼,最好先檢視產品的成分與每份含量,避免不知不覺就吃過量。保健的前提是安全,而安全的關鍵在於知道自己在吃什麼適量

依需求、短期加強補充

感冒初期、壓力大、熬夜或日曬後,可以短期增加抗氧化保健食品的使用,這些情況都是身體容易產生自由基、氧化壓力較大的階段,短期加強使用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中和這些自由基,保護細胞

注意與藥物交互作用與個人過敏安全性

在補充抗氧化保養品時,除了選擇適合的成分和劑量外,安全性同樣不可忽視。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體質不同,部分人可能會因成分過敏或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前務必謹慎評估,例如:

✅ 高劑量維生素 E 可能增加服用抗凝血藥物(如 Warfarin)者的出血風險
✅ 高劑量維生素 C 可能影響腎結石好發者的健康
✅ 對螃蟹或蝦子過敏的人,可能會對有殘留的甲殼類蛋白質的蝦紅色產生過敏反應

適合天天補充、長期維持的保健食品

雖然前面一直提醒不要每天長期吃同一種抗氧化劑,但並不是所有保健食品都要用「間隔、交替」的方式。其實,有一些營養素是建議天天補充的,原因在於它們屬於長期需求、且飲食中較難穩定攝取足夠的種類,例如魚油鈣片維生素D葉黃素,需要長時間穩定補充,才能在體內建立並維持保護作用,所以與抗氧化劑高劑量、單一成分長期攝取的風險不同。簡單來說,抗氧化劑更適合「多樣化、交替攝取」,而這些特定營養素則需要「天天補充、長期維持」。

結語

人體需要的不是完全抑制自由基,因為自由基在體內有其必要的功能,例如參與生理代謝、免疫反應和訊息傳導等。 完全抑制自由基反而會影響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我們需要的抗氧化與自由基的動態平衡。回歸到生活中,先用飲食打好基礎,再依個人狀況補充,才能真正達到抗老化、保護細胞的效果喔。

最後小提醒:有慢性病或正在服藥的人,使用保健品前,請先與營養師或醫師討論。


▶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相關文章,歡迎造訪健康新知專區

若您有任何健康上的疑慮或不適症狀,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療意見或諮詢合格醫療人員,本文不構成醫療建議。文章內含部分聯盟行銷連結,若你透過連結購買,我會獲得少量回饋,不影響你的購買權益,感謝支持,詳見免責聲明。本文歡迎社群分享,如需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繫,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與原文連結。Serena The Health Coach保留著作權 Copyright © 2024 Serena The Health Coach
Serena The Health Coach

✢ 美國ACE認證健康指導教練、企業健康講師 ✢ 熱衷分享健康快樂新知、正向教養心得,進而幫大家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